藍米克全人教育協會

全人教育

簡介藍米克全人教育協會

〈協會緣起〉

當全世界人們因全方位健康(wellness)的概念,把健康的要素完整延伸至「身心、文化、靈性、環境與生態」各面向的時候,一種新文明即將到來的希望與喜悦在全世界油然升起。
然而由於台灣的環境對這個領域的陌生,以及心靈領域的發展趨於宗教化或玄虛化,使得「科學」與「心智」在全人教育上呈現不被廣泛應用的窘境。

因此在2022年,有一群因全人教育而受益的學員們自發性地組成了一個公益組織「藍米克全人教育協會」,希望把「全人教育」,一個涉及生態、靈性、環境及情緒平衡的全方位健康概念,以及極具心智與高階理性的成人教育推廣至社會,送至那些被批判、情緒、躁鬱與傷害充滿的人心中。於是在四月份,經臺灣内政部及教育部的核可認同後,正式成立了藍米克全人教育協會。

透過協會理監事們的發心及催生,先是在疫情及恐懼滿天飛的背景下,於同年六月份推出公益講座「後疫情幸福學」,並在十二月開始,把「以心靈及美感經驗取代道德勸說」的海洋生態保育新方向 — 〈海洋光呼吸藝術展〉,用音樂會、畫展、影展、講座及元宇宙3D線上藝術展等等的方式呈現給更多的人。

〈全人教育在做什麼呢?〉

透過全人教育,能以「全視角」產生全新的價值觀,來協助一個人找到自己的本質,並且用這個更接近本質的自己及價值觀創造「全方位」的平衡與幸福。此「全方位健康」( wellness) 的概念初期由世界衛生組織(WHO)提出 ,現在更包括身體、財富、心靈、情緒、社群與心智等各個維度的平衡 ,這就是「全人教育」的目的。

困難在於這種「全視角」要如何產出?這就是全人教育必需去努力探究及研擬的。而「生命觀點的全視角」最大的敵人,正是人類被要求「個人價值功能化」、「個人價值主流化」及「個人價值標籤化」,這三項窄化了人類的視野與全知。

藍米克的全人教育恰巧發現有三項教育對於這三個「窄化」有顯著的功能,恰巧擊中當中以「恐懼及無明」做為的起始點。

第一個是「生態教育」,讓人們看見生命的一體性與合一性。
第二個是「心智教育」,讓人們可以用精緻邏輯看見不必要的恐懼、無由來的情緒與不理性,這些都是可以被釐清的。
第三個是「藝術教育」,使人們可暫時跳脫主流價值的制約,而用藝術探索自己其他的可能性。

這三個教育,如同在一間密閉又厚重的牆所形成的「自我(ego)」牢籠裡,打出三個可透氣的窗戶,讓人有機會瞥見自己其他的可能性,進而能用「全視角」看清自己的「全生命」,然後「全方位」才有可能發生。

13

「綠色療癒」,就是其中一個有利「生態教育」的具體方案;「MTW(Mindfulness to Wellness)」與「藍米克的奇蹟課程」,就是「心智教育」的具體方案;大地舞者、F.B.A.花藝(Floral Botanical Art)及水晶缽課程,就是用「藝術教育」協助人們找到另一個充滿熱情自己的具體實踐。

現代人處在高壓與混亂、新舊世代交替、科技與傳統的大混戰中,當一切都不確定卻只有恐懼是確定的年代,全人教育是讓人靜定、喜悅的一劑良藥。

〈全人教育對一個人找尋到「本質」的協助〉

一個人的本質,籠統地說就是一個人的靈性、神性或佛性。然而,這個本質顯然不在大腦、不在情緒、更不在「自我」裡。換句話說,只用表層的見聞覺知或僅憑無心智的感覺,根本遇不到自己的靈性,也永遠見不到自己的本質。

反觀我們的主流價值、主流社會及主流教育,它們能協助一個人找到「本質」嗎?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在省思的議題。

答案如果不能,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們的主流文化對人的要求及其所給予的教育,非常功能導向與表徵導向,這些要求跟教育既片面又不完整,也很偏頗。這樣的文化所帶給人們價值觀的影響,就非常的「不全人」。

我們受「不全人」的影響有多大?當一個人情緒化、以偏概全或以管窺天時,最大的受害者是誰?憂心、躁鬱、找不人生的價值最大的代價就是「我不快樂。」

而全人教育正是打破這種以功能導向和表徵導向的主流文化需求,以「全體觀」的生態教育、生死教育與哲學教育,協助一個人用「全面觀點」來看自己,並找到在自我意識之外的自己 。(在「我」之外還有什麼?)

傳統教育教出「功能人」,但全人教育要教出「幸福人」。全人教育使人打破思想的框架及人格的自我設限,於是更容易探索自我並找到每個生命獨一無二的本質。因為,一個人的生活、工作及重要決定如果能更靠近自己的本質,那麼這個人一定能更喜悅與幸福地展開他的人生。